【编者按】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中欧龚焱教授说:“在所有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的临时性转移。”共享经济究竟带来了什么?中欧朱晓明教授分析:“共享经济为创业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既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又能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持续降低原始投资成本,从而创造出更多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时代以前,共享经济的概念很简单,即我的东西借给别人用;如今这个数字经济时代则赋予了共享经济完全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以Uber、亚马逊、语音技术为例,一起解读其背后的秘密。
共享经济的核心在算法——朱晓明
1、出行共享经济——Uber
Uber是出行共享经济的典型,它带来三种资源的共享:车辆是物质资源、司机是劳动力资源,还有数据是数字化资源。所有这些资源之所以能够共享,其核心在于算法。Uber的算法至少包括这5种:全局优化算法、计算车辆预计到达时间算法、浮动溢价算法(利用大数据在客户集中时段和区域进行调价)、如何在城市中出部署最少的车来有效满足全程需求的算法以及自动匹配算法。
我们发现Uber之所以能在前端发挥效力,其背后强大的技术团队功不可没。与国内竞争对手多半靠运营驱动不同,Uber实际上是一家典型的以技术驱动的硅谷公司。难怪有人说,Uber的本质是高度自动化的供需匹配中心。
2、零售共享经济——亚马逊
零售共享经济方面,亚马逊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亚马逊的核心也在算法——这种被称为A*算法的技术是一种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径最有效的直接搜索方法,它让“货架找人”替代了“人找货架”,大大提高了效率。而这种算法技术不过是亚马逊配货中心拥有的几十种算法中的一例。
3、语音技术共享经济——科大讯飞
语音技术发展至今已超过20年,最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突破。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先者,科大讯飞迅猛起飞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算法上的革命。深度学习,模仿人类大脑,这种深度神经网络对算法的突破是语音技术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Gartner发布的“未来6年十大科技趋势”中,我们看到“到2020年,30%的Web浏览不再依靠屏幕,而依靠语音助手直接提供服务”。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用语音提出问题,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语音答案,而不再需要你继续检索或者查阅页面,这项技术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4、购物共享经济——京东
刘强东曾这样说:“我是一个超级的技术信仰者,我坚信技术可以改变各行各业。除了电商和金融,技术将是京东持续开拓的市场。”
京东JIMI智能客户的背后是算法,京东在成都有400人的研究院,他们也在研究深度学习、深度卷积、深度神经网络。这款机器人不是一个行动机器人,它就是一个系统,客户服务的系统,所有很难回答、很难处理的问题,人工智能在瞬间就给沟通完了。
5、网购共享经济——淘宝Buy+VR
AR和VR,究其根本其实是算法上的比拼。以淘宝的VR购物为例,到2020年,将有1亿人通过VR、AR购物,我们将更多地融合发达国家的技术。比如阿里巴巴让政府与商务机构分享它的图像技术、刷脸技术。刷脸识别的背后,就是算法与智能化,通过算法,认知计算,机器学习变成有效的数据,这就是大数据的最后一步。
下一个风口
数据显示,目前来说,全球共享经济的企业代表有280个,分别引领16个领域。十大独角兽企业中Uber列第一,Airbnb次之。如果你今天还想在这16个领域做大做强,已经不大有机会了。
那么,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我们判断,共享经济将走向算法经济与智能经济,届时,人才将是关键,人才也是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
更确切地说,懂得机器学习与算法、系统构架、语音技术与图像技术的“金三领”人才将大有市场。Linkedin被微软收购以后发布的首份报告强有力地印证了这个判断:全球的人才会流向AR和VR。
当共享经济走向算法经济与智能经济的时候,当制造业致力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时候,当共享经济快速地变革,人力资源与人才管理的时候,也许你将抓住下一个风口。
共享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龚炎
共享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闲置资源或者是闲置资产;第二类是个人的碎片化时间。共享经济本身是对一些过剩资源、过剩产能和过剩的碎片化时间的高度提升和高度共享,但至少从目前看来,这个新的经济形态还未能解决社会分配的问题。
所谓共享,就是在所有权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对使用权的临时性转移。这种转移有可能以有偿的方式实现,也有可能以无偿的方式实现。一个资产本质上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传统意义上的独享时代,这四个权是高度统一的。随着共享经济的时代到来,所有权本身没有发生转移,但是对使用权产生了临时性转移。
判断共享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有三条标准:
1、重构体验。一个共享模式相对原有的用户体验是颠覆式的提升,它不只比原来好了50%或100%,而是5倍甚至10倍。
2、重构价值。充分地释放闲置资产和碎片化时间,对原有的价值进行充分的释放,对价值进行重构。
3、重构连接。对服务的提供方和接受方的连接。
如果用这三个标准,我们发现有一些共享模式是倒退的,没有重构体系,也没有充分地释放闲置资源和碎片化时间,也没有改变连接方和接受方,这种倒退就意味这这种共享只是昙花一现。
共享经济离不开边界的约束。
第一是行业上的约束。不同行业的共享经济的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不同行业的网络效应。
第二是要素上的约束。每个人都愿意共享别人的优质资源,但几乎都不愿意共享自己,这是共享经济存在的一个底层的悖论,这种困境就会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第三是激励的扭曲效应。对于已有的这么多碎片化时间,其挖掘和释放从操作层面上讲是非常困难的,很可能会陷入共享过度。
人才危机的解决之道——侯正宇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里,如何准确找到自己快速发展的方向?如何能够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一段时间以来,我与企业家和管理学教授谈到这个问题,我发现,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资金,不是管理,而是精英人才的问题。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就是拥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而中国所面临的人才危机主要体现在缺乏“具备创新综合能力”的精英。
华为著名的“倒三角”式人才结构给企业带来了飞跃的发展,所谓倒三角就是研发人员占比46%,市场营销占比33%,生产人员占比12%,管理人员仅占9%,这种重视研发创造的人力资源结构,使得华为在高竞争的手机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目前,华为有9个研究中心在重点研究5G技术,相关的研发人员超过500人。借用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晓舟女士的话,“大学之大在大师,企业之强在强人”。
可以看到,人才危机不是人才缺乏,而是人才相对过剩: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极度渴求,一方面是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人才危机也就出现,根本原因是企业创新变化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与人才现状相脱节。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燃油车企借增值税下调实行降价。在燃油车统治市场百余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的时刻何时到来?
6月14日,在亿欧公司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上,亿欧汽车将承办作为本届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在本届峰会上,我们将与来自主流整车厂、核心三电系统供应商、头部充换电服务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顶级大咖共讨“后补贴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机遇”。
嘉宾及议程:https://www.iyiou.com/a/xnyqc_shanghai_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