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表示,1月份,大众消费和旅游相关消费行业的指数出现明显上升。当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消费更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1月份,金融业和批发业活动实现良好开局,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金融业活动的活跃有利于从融资层面支持企业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发业活动的活跃从产业链层面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意味着企业采购意愿较强,持续经营动力基础较好。
蔡进表示,从短期看,节日临近,拉动大众消费以及旅游相关消费表现良好。从长期看,服务业创新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强化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和小型企业的指数均持续处于高位,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继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较强,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多数企业对2018年信心足
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3.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从未来走势看,多数制造业企业认为,2月份由于受春节因素影响,经济活动仍会有所波动,但企业心态较为积极,对新一年经济形势抱有信心。多数企业认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八项任务”中,具有很多商机。企业正在以积极的心态分析研判市场形势,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技术创新。预计3月份以后,随着春节结束,企业将加快新一年生产经营布局,经济走势将逐渐回归平稳。
从非制造业看,2018年非制造业开局良好,市场经营活动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和就业增势稳定,企业预期乐观。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投入品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53.9%,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也结束了连升走势,本月回落至18.3%,企业经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月份PMI指数小幅下降,但继续保持51%以上区间,表明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明显。总体看,未来经济运行平稳,但需要巩固市场需求平稳增长的基础。
武威认为,服务业活动的上升为今年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开局。随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的逐步提升,在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的同时,服务业发展也成为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武威表示,1月份,大众消费和旅游相关消费行业的指数出现明显上升。当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消费更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1月份,金融业和批发业活动实现良好开局,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金融业活动的活跃有利于从融资层面支持企业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批发业活动的活跃从产业链层面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意味着企业采购意愿较强,持续经营动力基础较好。
蔡进表示,从短期看,节日临近,拉动大众消费以及旅游相关消费表现良好。从长期看,服务业创新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强化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和小型企业的指数均持续处于高位,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继续发展的动力基础较强,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多数企业对2018年信心足
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3.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从未来走势看,多数制造业企业认为,2月份由于受春节因素影响,经济活动仍会有所波动,但企业心态较为积极,对新一年经济形势抱有信心。多数企业认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八项任务”中,具有很多商机。企业正在以积极的心态分析研判市场形势,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技术创新。预计3月份以后,随着春节结束,企业将加快新一年生产经营布局,经济走势将逐渐回归平稳。
从非制造业看,2018年非制造业开局良好,市场经营活动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和就业增势稳定,企业预期乐观。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投入品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降至53.9%,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也结束了连升走势,本月回落至18.3%,企业经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月份PMI指数小幅下降,但继续保持51%以上区间,表明经济平稳增长态势明显。总体看,未来经济运行平稳,但需要巩固市场需求平稳增长的基础。
武威认为,服务业活动的上升为今年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奠定了良好开局。随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的逐步提升,在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的同时,服务业发展也成为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